第(2/3)页 “陛下,切不可学那二世而亡的隋炀帝啊!” “陛下……” 当年的太宗文皇帝,五次征讨寇虏,再加上六次下西洋之举,这些已经是把大明朝给折腾了一大顿。 幸好后面有了仁宗和宣宗这两位皇帝,经过一系列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政策,现如今的大明朝才能恢复至此。 如若再碰到个像太宗文皇帝这样的帝王,那这大明朝岂不是有国本动摇乃至倾覆之灾? 此时若不能好好劝谏一番皇帝让其绝了这想法,那他们在坐的这些文臣,日后…岂不是会被天下人骂作昏庸腐朽之辈! 这还得了? ... 自己言语过后,文臣们会有何种反应,即便王迪心中已有了数,他还是有点低估了这些人针对自己所言,表现出来的强烈反应。 甚至是说,像泰宁候陈瀛这些试图争取更多军功的好战武勋,目前他们…一个个都是闭口不语的模样,生怕惹到这些像怒狮般的文臣的围攻。 毕竟文人历来多喷子,越是有文化的,喷人越凶。这一点,在坐的武勋也包括王迪,基本还是知晓的。 只不过,让他没想到的就是,有人竟拿自己和暴君杨广作比较! 若不是今日这庆功晚宴不是鸿门宴,若不是自己脾气够好的话,王迪还真想弄死刚刚那个瞎逼逼的名唤包良佐的吏科给事中。 再说了,杨广又怎么了? 依王迪所见,从长远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话,这个背负了诸多骂名的暴君,其一生是非功过,可以总结为:其罪也彰,其功也卓;弊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 没有杨广那种魄力,等闲君主,谁敢大肆劳民伤财,开挖连通南北、贯穿黄河与长江的京杭大运河。 没了杨广这种急功近利般的操作,这条国家大动脉,往后能不能修通,需要多久才能修通,绝对是个未知数。 没了京杭大运河,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,恐怕就没有后世那般为人津津乐道了。 所以呢,对于杨广的所作所为,王迪只能说…… 操之过急,外加时运不济罢了。 不过那是隋炀帝杨广,他所做的一切,追根究底的话,是触犯了关陇贵族集团的根本利益。 否则死点屁民,还不至于搞得国破人亡。 第(2/3)页